一、首先要明确比赛场地及其设施布局
(一)棒球比赛场地是一个直角扇形区域,两条直角边是区分界内地区和界外地区的分界线。两条边线以内(直角扇形以内)为界内地区;两条边线以外(直角扇形以外)为界外地区。界内和界外地区都是比赛有效地区。界内地区又分为内场和外场。
内场是正方形(27.43米见方),四角各设一个垒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处在直角尖角位置上的垒位称作本垒,按其逆时针方向在正方形的另外三个夹角处分别设为一垒、二垒和三垒。内场以外的界内地区为外场。本垒尖角顶点距外场中轴线最远端约为122米,距两条边线最远端约为98米,并且各竖一根15米高的黄色标志杆。
(二)棒球比赛场地需铺设人工草皮或天然草坪,投手区(投手包)和四个垒位区域皆需设置规定尺寸的红土区,以保证安全为宜。场地四周应铺设4—5米宽的红土或橙色草坪的“警示带”(安全带),以防运动员接传球受伤。
俯瞰棒球场可见到醒目的白色投手板、本垒板和另三个垒位的垒包。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到本垒尖角的距离为18.44米。本垒后面(不少于18.29米的范围内)和直角边线外侧则为界外的有效比赛地区。
除本垒尖角后面规定距离处应设置一定高度的后挡网外,场地周围均需设置不同高度的围网,而且场地四周铁挡网还要安装相应高度的软包。
另外,攻方必用的击球员准备区、击球区和跑垒指导区分明而固定。
在一、三垒侧,靠近内场的无效区内分设两队运动员座席,内有球棒和护帽放置架。另在一、三垒方向外侧的无效区必须设有提供两支队伍的投手练习区(包括打击练习笼),毎侧投手练习区内必须有两块投手板和对应的两块本垒板,供投接手同时练习。
国际水准的棒球场应设置LED大屏幕,并架设灯光照明。外场中央围墙外,尚需设立净目屏。
二、其次要了解比赛方法及其攻守术语。
(一)一场棒球比赛,两队首发各出九人(若有“代打”共十人)。
进攻时,按赛前确定的1—9棒的顺序排列,依次用棒【木制、金属】击球【硬式、软式】(挥击或触击)、跑垒(占垒或离垒)、得分(安全或出局)。攻方队员力求通过安打、本垒打、牺牲打(触)、跑而打等技术战术的发挥,配合、掩护同伴攻占前一垒位,直到返回本垒得分。但是,在进攻过程中,若有三人先后被杀出局,则须交换攻守(攻方转守,守方变攻),故完整的一局比赛分作“机会均等”的上半局和下半局。
防守时,队员通过投手向攻方击球员投球,与接手密切配合,可直接投杀击球员“三击不中”出局,但更多场合是与内场手(一、二、三垒手加游击手)、外场手(左、中、右外场手)一道通过接杀、传杀、封杀、夹杀、触杀等配合,降低攻方安打率,防范攻队进垒和得分,力争速战速决杀掉三人出局,进行攻守交换。
一场棒球比赛在打满规定的同等局次后,积分多者(安全有效踏触“全垒”的人次总和)获胜。若九局积分相等,则需打延长局,不限时间,直到分出胜负。
(二)棒球比赛局面多变,规则详细复杂,专业术语条目繁多,为便于观看比赛,仅将常用的棒(垒)球规则攻守术语简介如下:
1.进攻
(1)好球(简称“击”);投手合法投出的球,通过了“好球区”,击球员未挥(触)击或投球未通过“好球区”,但击球员挥(触)击未中,均称作“击”。
(2)坏球(简称“球”):投手合法投出的球未通过“好球区”,而击球员也未挥(触)击该球,则称作“球”。
(3)三击不中:错过了三次“好球”机会(未击球或击而未中),则判“三击不中”出局(取消跑垒资格)。
(4)四坏球进垒:击球员击球,积累了四个“坏球”时,则被保送安全进一个垒。
(5)安打:击球员击出的界内球比较刁钻,防守队员难能接杀、传杀其出局,而他较安全顺利地进占一垒或多垒,同时使垒上的同伴也分别前进了相同数目的垒位,则分别称为一垒、二垒、三垒安打。
(6)本垒打:击球员击出的界内高飞球越过“本垒打围墙”以外(距离本垒两边98米、中轴122米),又合法依次踏触全部垒位,则判为本垒打,跑垒员与击球员先后安全得分。
(7)安全:攻防队员通过击球或相互配合,在被判出局前,踏触了无他人占据的垒位(即裁判员对攻方队员合法取得占有垒位的判定)为安全。
(8)出局:攻方队员被取消击球、跑垒或得分的权利时(即被裁判员暂停参与比赛资格)判作出局。
(9)盗垒:跑垒员趁投手投球之时,突然起动偷袭前一垒位的行为,称之为“盗垒”,若达到安全,则为盗垒成功。
2、防守
(1)投杀:击球员难能击出投手所投的球,迫使击球员“三击不中”出局,称为投杀成功。
(2)接杀:击球员击出的球在空中落地前被防守队员合法接住,令击球员出局。
(3)封杀:守场员对击跑员(击球员完成击球任务后向一垒跑进的称谓)进行传杀或对由于击跑员上垒而被迫进垒的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叫封杀。
(4)触杀:守场员用手或手套牢固地将球握住,并以此触及离开垒位的攻方队员身体的任一部分的防守行为叫触杀。
(5)死球局面:按规则规定,暂时停止比赛攻守状态的场面,如“投球中身”、击出界外球、暂停等等场合均为死球局面。当投手重新准备投球之时,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死球局面”则转为“活球局面”。
三、棒球与垒球之区别
棒球与垒球通常称为“姊妹球”,一般男子盛行棒球,女子盛行垒球,二者可以兼顾。棒球规则与垒球规则及其裁判方法大同小异,归纳起来有如下区别:
(一)场地规模、尺码不同;棒球场地大,垒间(垒球18.29米)、本垒打(垒球67.02米)、后当网(垒球7.62米)等距离棒球都比垒球长,棒球与垒球场地形状相似,皆为直角扇形,且分作界内与界外地区。
(二)器材规格不同:棒球的球体与重量都小于垒球,棒球的球棒比垒球棒略长点、略粗的。
(三)投球的方式与距离不同:
1、投球位置区域:棒球投手板在直径为5.48米的龟背形土墩上,必须高于本垒板25厘米;而垒球投手板在直径为4.88米的平面投手圈内,与本垒板齐平。
2、体位方向:棒球可以采用正面投球与侧身投球;而垒球必须正面投球。
3、球出手位置:棒球可采用上手、横手、低手投球;而垒球只限于低手髋侧出球。
4、投手板前沿中心与本垒板尖角距离:棒球18.44米;而垒球是13.10米。
(四)跑垒方法有区别:
1、棒球跑垒员在垒上可以“游动”乘机盗垒,但要警惕投手传“牵制球”被触杀出局。
2、垒球跑垒员在投手进入投手圈后,必须返回踏触所占垒位,不得盗垒(投手也不得向垒上传牵制球),在投手投球出手后方可离垒跑进。否则,判“离垒过早”出局。
(五)比赛局数:常规比赛男子棒球采用九局制;而女子垒球采用七局制。